劉正上(高雄縣美濃鎮)

姓 名:劉正上
地 址:高雄縣美濃鎮泰安里13鄰泰安路129巷8號
轉導農會:高雄縣美濃鎮農會
農事年資:60年
栽培地點:美濃鎮美濃段
經歷介紹:年已七旬的劉先生用心耕耘近一甲子,把稻子當自己的小孩百般呵護。
得獎事蹟:99年美濃鎮稻米品質競賽第一名。



參賽水稻資料

水稻品種:台農71號
栽培面積: 0.6 公頃
好米特色:晶瑩剔透、口感香Q、彈性好。
管理方式:本會聘請高雄區農業改良場講師定期舉辦水稻推動安全用藥及合理化施肥講習會教育訓練,藉以提升農友栽培技術管理。



60年農耕歲月終不悔
劉正上.「做黑ㄟ」出頭天

種稻一甲子,劉正上卻不倚老賣老,吸收新知不落人後,
農改場、農會的講習課程,總能見到他的身影。
用功不輟的他,寫下一本又一本的筆記,並保留至今、隨時翻閱;
詳細記錄栽培過程中的相關事宜,插秧日期、稻子生長情形、收穫量等,
宛如「美濃米」的生產履歷,也像為「美濃米」寫歷史。

高雄縣美濃鎮一處農地上,金黃的稻穗在微風吹拂下、像滾動的浪;驅趕鳥兒的繽紛彩帶在空中翻飛、如乍現的虹,美麗的景致吸引遊客停下腳步,招呼正在田間除草的劉正上一起拍照留念,畫面中,劉正上黝黑、粗糙的臉龐,為定格的影像增添動人的生命力。

金黃稻穗.土地豐厚回報

金黃色的稻穗,是劉正上把自己當成蚯蚓般、用雙手扒鬆了土壤種下稻禾;像對待親人般、一天看個4回地照料,如此用心用情、認真勤作,美濃肥沃的土地也給予豐厚的回報,晶瑩剔透的稻米贏得讚賞,從「美濃第一」到獲得「全國十大」肯定。

一輩子在土地上打滾,身上總是混合著泥水、汗水與雨水,戲稱自己是「做黑ㄟ」的劉正上,全家人卻都是「做文ㄟ」:祖父是清朝秀才、父母是國小老師,4個弟弟全是大學以上學歷,書香門第的背景,他的從農,當年卻是無奈而辛酸的選擇。

19歲那年,父母相繼辭世,身為長子,劉正上責無旁貸挑起家計重擔,在此之前,因父親健康不佳,才初中畢業的他,就在母親的指導下,承擔家中2甲地的農耕工作;退伍後,他陸續考取大卡車、大客車執照,受雇開車之外的時間,全部給了田地;直到如今,即使年逾七旬,他仍與老妻耕作3甲多的稻田,1至5月種稻,接著撒播綠肥作物,10月開始,則種植紅豆、蘿蔔、菸葉等作物,一年到頭,一刻不得閒;從年輕到白頭,忙碌依舊。

用功不輟.寫美濃米歷史

位處楠梓仙溪、荖濃溪兩大河川沖積平原的美濃是富饒農鄉,土壤肥沃,水利設施發達、灌溉便利,各項條件均有利於水稻栽培,但長久以來,由於菸葉的利潤較高,美濃平原生產的稻米雖有很高評價,但「美濃米」的名號並不響亮,直至政府不再保證收購菸草,美濃「菸葉王國」光環不再,農業面臨轉型,吹響美濃稻米產業復興的號角,也提供劉正上揮灑精湛種稻功夫的舞台。

種植稻米將近一甲子,劉正上卻不倚老賣老,吸收新知不落人後,農改場、農會的講習課程,總能見到他的身影,用功不輟的他,寫下一本又一本的筆記,並保留至今、隨時翻閱參考;同時詳細記錄栽培過程中的相關事宜,插秧日期、施肥數量、稻子生長情形、收穫量等,宛如「美濃米」的生產履歷,也像為「美濃米」寫歷史。

有機耕作.一天巡視4次

除了遵照專家指導,用心才是劉正上入選「全國十大」的主要因素。每天,他開著車,車上放滿了農具以及2把椅子,巡視分散多處的田地,一天至少4趟,有時並沒有農事要做,他說,「摸一下也好」;有時拿出椅子,或與老妻、或是獨自坐著看看稻子們。

一天巡視4次,稻子的任何問題,都逃不出劉正上的眼底,是否缺水、缺肥,有無病徵、害蟲,他像照顧親人般呵護備至。由於採有機耕作,除了施用有機肥,拔除雜草成了最重要的工作,夫妻倆隨時隨地拔除雜草或其他品種的稻禾,以免爭搶養分,連田埂角落、石間細縫也不放過,他認為,田間乾淨清爽,害蟲難以棲息,稻株自然不易罹病,雖然辛苦,但他認為,這是「做田人」的堅持與使命。

獲選「十大」,劉正上十分開心,在人生的晚年能獲此殊榮,他認為是對老農最大的肯定,證明不只是「做文ㄟ」有前途,即使是「做黑ㄟ」,只要用心,一樣出頭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