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隆安(台中縣大甲鎮)

姓 名:陳隆安
地 址:台中縣大甲鎮日南里經國路2706號
轉導農會:台中縣大甲鎮農會
農事年資:14年
栽培地點:大甲鎮日南里
經歷介紹:棄工從農-愛上農業之美。中生代的陳隆安先生早年從事機械製造工業,來自農村的他,自覺離自然越遠有著越是疏離的感覺,13年前毅然放下機械製造高薪回家跟隨父親學習水稻栽種,歷年來其父親陳勝厚先生參加米質競賽獲獎無數,在父親的指導及改良場長官解惑加上個人努力學習及實踐,此次陳隆安先生亦青出於藍更勝於藍,奪得特等獎殊榮,認真的男人總是最帥氣。
得獎事蹟:1.94年度1、2期作鄉鎮稻米品質競賽特等獎。2.95年度1期作鄉鎮稻米品質競賽特等獎。3.95年度2期作鄉鎮稻米品質競賽頭等獎。4.97年1期鄉鎮稻米品質競賽特等獎。5.第3屆全國稻米品質競賽優勝獎。6.96及98年獲得十大經典好米獎。



參賽水稻資料

水稻品種:高雄145號
栽培面積:1.50 公頃
好米特色:晶瑩剔透、香Q、黏彈性高、食味佳。
管理方式:整地淹埋綠肥、稻草、改良土壤及增加有機質含量,以減少病蟲害發生,配合台中區改良場推薦合理化施肥辨法實施,適時適量病蟲害防治,收穫前不予太早斷水,以免影響米質。


門外漢變成三冠王
陳隆安.競賽常勝軍,無悔農耕路

曾經多年的二期作都遇上秋颱,正值初穗期的稻作被摧毀殆盡,
心血、成本付諸東流,陳隆安雖有不捨、但也認份,
「農人本來就是看天吃飯」,收入得看老天爺的臉色,
問他「後悔選擇從農嗎?」,他堅定地說「不會」,
他的目標是繼續種出好吃的米,他視之為農人的使命與天職。

翻開陳隆安的得獎紀錄:從94年迄今,他「八連霸」獲得台中縣大甲鎮稻米品質特等獎;第1、3屆全國總冠軍米競賽優勝獎;96、98年入選「全國十大經典好米」,今年蟬聯「十大」,成為「三冠王」,但事實上,陳隆安加入種稻的行列只有14年時間,對於自己耀眼的成績單,陳隆安淡然地說,正因為「半路出家」,使他更專注學習、全力以赴。

棄工從農.歸零學當農夫

世代務農的家庭背景,陳隆安深知種田的辛苦,台中高工畢業後,他選擇在機械製造工廠任職,後來工廠遷廠,他轉行從事建築工人,奔波在一個又一個的工地,又遇上建築業不景氣,加上父親逐漸老邁,陳隆安決定一切歸零,返鄉承接父業、展開農耕生涯,學習當個「專業」農夫。

雖是農家子弟,陳隆安對栽培稻米卻是個門外漢,他讓自己放空、像塊海棉般,用心汲取農事知識與耕作經驗,農會、農改場各項講習,他必定到場,在學習過程中,有時遭遇新、舊觀念的衝突,連父親也不認同,例如專家教導插秧前必須施用基肥,在稻禾長出根系後,立即能吸收養分,但老一輩農人並沒有施用基肥的觀念,反而認為是種浪費,陳隆安不多辯解,以實證說明孰優孰劣。

相信專家.審慎選擇稻種

成為十大「三冠王」,陳隆安謙稱「並沒有撇步」,只是依照專家的指導、按部就班進行栽培計畫。他表示,「相信專家」說起來簡單 ,做起來可得有所堅持與定見,許多農民同樣上講習課程,但田間作業還是「自成一格」,例如看到稻子生長情形稍稍不符「期望」,就疑心是否肥分不夠?是否水分應該多些?於是又追肥又灌水,反而造成稻株的負荷。

連連獲獎,被視為「稻米達人」,究竟是怎麼種出好米?陳隆安說,首先得從選擇品種做起,在種植「高雄145號」前,他曾試種「台農71號」,卻發現採收期經常碰上雨天、甚至颱風侵襲,造成莖幹倒伏、稻穗發芽;而「高雄145號」採收期較早,7月初採收時,正好避開颱風季;此外,大甲鎮臨靠海邊、風勢較大,清晨海風吹拂,吹乾了稻穗上的露水,避免植株因濕度太高而罹病,加上「高雄145號」屬抗風、抗病性高的品種,也是他愛吃的米,自然成為他的首選。

農人天職.繼續種出好米

陳隆安表示,稻株每個生長期對於水分、肥分的需求不同,因此灌溉、施肥作業需視土壤及稻株的狀況而調整,並非「從一而終」,例如今年稻米成熟期碰上梅雨季,植株吸收的氮肥已非常充足,即需減少施肥;此外,最後一次施用的「穗肥」,攸關食味值,若施肥量過高,稻米蛋白質含量太多,不僅外觀不佳,且影響食味值,因此做好灌溉水與肥料的控制,便可種出好吃的稻米。

雖然每天清早不到6時就得出門,經常汗流浹背地頂著大太陽作業,但陳隆安說,比起在機械工廠或建築工地的不確定感,從農讓他感到安定與成就感,除了時間可以自行調配、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且每天觸目所及都是綠意盎然的景觀,心情也快樂多了。

曾經好幾年的二期作都遇上秋颱,正值初穗期的稻作被摧毀殆盡,心血、成本付諸東流,陳隆安雖有不捨、但也認份,「農人本來就是看天吃飯」,收入得看老天爺的臉色,問他「後悔選擇從農嗎?」,他堅定地說「不會」,他的目標是繼續種出好吃的米,他視之為農人的使命與天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