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埤鄉農會
歷史沿革
大埤鄉在荷蘭佔據時代,稱為「紅毛埤」,居民後來採取其意稱為「大埤頭庄」。
日據時代,鄉內分別設置為「茄冬腳區」及「大埤頭區」兩個役場。茄冬腳區隸屬當時嘉義縣斗六支廳;大埤頭區則隸屬於嘉義縣土庫支廳。
民國九年十月一日,地方改制廢區置庄時,茄冬腳區與大埤頭區合併為「大埤庄」,直到台灣光復後始改稱為「大埤鄉」,沿用迄今。
地理環境
大埤鄉位於雲林縣西南隅,東臨台一線省道縱貫公路,北接大湖口溪,西與北港溪為界,南臨石龜溪及三疊溪。國道高速公路貫穿其間,斗南收費站設於境內。
本鄉總面積44,7385平方公里,共為十五村、三十三個部落,人口約二萬六千人。居民多數以務農為業,是本省嘉南平原北端的典型「農業鄉」,酸菜種植面積與產量高居全省第一位,因而享有「酸菜王國」美譽。
未來發展方向及展望
配合政府籌劃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對農業問題之因應措施,加強輔導辦理以期使農民減低最少的損失。
1. 推廣高經濟價值農產品,加強共同運銷契作以確保農民收益,增加所得。
2. 調整產業結構,健全產銷體系,建設富麗農村,增進農民福祉。
3. 加強辦理農藥、肥料等生產資材服務,輔導農業正確技術。
4. 加強農會業務自動電腦化,利用科技企業經營,加強服務功能方便農友。
5. 加強吸收農村游餘資金,積極推動資金貸放款,增進農村融資利用,增加生產以繁榮鄉村。
6. 配合政府政策加強辦理農民健康保險與全民建保並配合推動建立農民年金制度嘉惠農友。
7. 在既有營運空間上改善並充實軟體設施,共同導入企業識別體系(CIS)以提高本會企業組織形象,提昇市場競爭力,增進農民福址,回饋鄉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